心經全文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 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
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,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三世諸佛,依般若 波羅波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。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心經 南海古佛註解
觀,神光內照於黃庭也。天之神發於日,人之神棲於目,故行般若之功,必從神光內照下手,而性命雙修之功,亦不外是,此又徹始徹終之功也。邵子詩云:『乾遇巽時觀月窟,地逢雷處見天根,天根月窟閒來往,三十六宮總是春。』即此觀字之功也。
自在即俗所云快活也,自真我也,在有定在也。自字何為真我?自字上從人,像真陽之返還;下從目,即所謂常目在之也。常目在之,便是顧諟天之明命,即本命元神之所在,故為真我。菩薩普濟也。
行深行持最深也。般若波羅蜜多時,言行持此功最久,而得活子時與正子時之真正天機也。多字從二夕,即晦朔之交,亥子之際,雖屬一夜之中,實在兩夕之間,此多字之隱語也,且修性有性功之子時,修命有命功之子時,此亦夕之意。
照見五蘊皆空者,明德既明,無一毫障蔽也。度一切苦厄者,內則度己,外則可以度人也。苦厄即人心也,人心惟危,實有性命之憂,故謂之苦厄。何以有性命之憂?蓋性屬人之魂,其性易飛揚而難使之沈;命屬人之魄,其命易下墜而難使之浮。
人每動一分情慾,即虧一分先天,即丟一次性命,久之而性命丟完便死矣,苦厄孰大焉。若能清心寡欲,以道心化其人心,又加以神光常常內照,便能拘魂執魄,使升者皆降,降者皆升,則五蘊便空而成其為自在菩薩,豈非度一切苦厄乎!何謂五蘊?色與受想行識是也。
人未有不空此五蘊而能度其苦厄也。 時有弟子,名舍利子事吾已久,功行亦深,正欲求其度苦厄者,吾因呼其名以告之曰:五蘊之最難空者,其先惟在於色,世之好色而不好德者,是以色身為寶而不知其終落空亡也。
夫形色之中,原有天性,聖人能踐形,便能盡性,是色之中原有德,德與色之分,惟在看得空與不空耳,能看得空,則好色即好德;看得不空,祗可謂之好淫,並不可謂之好色,卒之性命去而色亦不能好,良可悲也。
試思孔聖云:『關睢樂而不淫。』又昔賢云:『國風好色而不淫。』豈非看得空乎?夫淫為萬惡之首,非外面非禮非義之邪淫也,即夫婦居室之間,凡交不以時,無故而發一慾念,皆謂之淫,皆犯了首惡。
何以謂之首惡,蓋犯淫即不孝也,夫孝為百行之原,而不孝豈非萬惡之首乎?人身四大皆假,惟先天之元精、元氣、元神為真,父母全而生之,子不能全而歸之,尚得謂之孝子 乎?孟子曰:『事孰為大?事親為大;守孰為大?守身為大。』此之謂也。
蓋守身之道,即修身之道,能修身便能事親,能事親便能事天,而希聖希天之道即在其中矣。故將色字看得空則為聖為神,死而不死;看得不空則為邪為鬼,生若罔生。然此色字最難看得空,吾示人以看空之法:人當慾念發動時,便自思曰:此色非真色,終落空亡者也。
吾有一念之欲,即虧一分先天,而我之性命即墮一分空亡,是色不異夫空也。
且犯萬惡之首,有何看得不空。且思太空非空,真空不空,而清虛光明之色,歷劫不壞,萬古長存,如是則為真色,是空不異夫色也,何必好此空亡之色而犯首惡之淫?況好色而丟性命,終失其色,可知色即是空也;看空而保性命,長享其色,可知空即是 色也。
超凡入聖,是看得空,有無窮之受用,便得五蘊中受字之樂而苦厄度。不然圖暫時之歡娛,便是法界火坑,是好色而不能使色為我之受用也。且由受用而神完氣足,以之生子,則獲聰明俊秀之男;以之修道,則成希聖希天之功。
入世則子之富貴福澤無窮;出世則身之洞天福地。
常住夫婦之間,心心相印,長為此歡彼樂是看得空,便得五蘊中想字之樂而苦厄度,不然妄為相思,蓄一念嗜慾,即損一分精神;損一分精神,即損一分福澤,想字之苦厄,可勝言哉。
由是而夫得內助之賢,婦得家主之義,不類鰥寡之窮民,互相行持,可以度己,可以度人,可以度眾生。是看得空,便是五蘊中行字之樂而苦厄度。不然妄為行淫,兩敗俱傷,其苦厄不但災其身,並殃其子孫,苦厄孰大焉。
由是智慧大開,窮天地之元微,達陰陽之妙理,心中空空洞洞,六通四闢,不難造到至誠如神。是看得空,便得五蘊中識字之樂而苦厄度。不然專以後天識神用事,肆情縱慾,志氣愈昏惰,心性愈黑暗,未死而本命元神已早在地獄中矣,其苦厄真無量也。故受想行識,亦當與色字並看得空有如是者。
吾因再呼舍利子曰:此即佛祖之衣缽,吾神之甘露法門也,是諸法之空相,萬法皆為我用而不為法束縛,自無魔障以阻我之道心也,何也?天下凡有形質者,皆有生滅,皆可垢淨,皆可增減,惟此空心之法,萬慮皆空,一塵不染,自然不生不滅而萬劫長存;自然不垢不淨而涅而不緇;自然不增不減而至當恰好。
是故修行者,但能空其中宮,無有色相,所謂虛空生白吉祥止止,自無色之苦厄,安有受想行識之苦厄?五蘊既空,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、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,自然一齊皆空,何也?六根之苦厄,以眼界為先,吾之眼界既空,祗有內照之法身,而無外觀之色身,則萬緣一齊放下而意識俱忘,將見由定靜而生不夜之神光,自然無無明,且無無明皆渾化而淨盡也。由不息而得悠久之不朽,自然無老死,且無老死皆潛消而淨盡也。
且無苦集滅道,苦集者,歷劫之苦惱叢集也;滅道者,苦惱集而道消滅也。功夫至此,其智慧之放大光明,如珠之有光而無珠,如鏡之朗照而無鏡,故無智亦無所得,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,空此五蘊,依般若波羅蜜多以修持,則心無罣礙。
何謂菩提薩埵,埵者黃庭中之真土,極其堅固也。又菩提薩埵,原係摩伽陀國樹之本名,因其樹形方,而又月月開花,有合於天女之散花,可以得拈花微笑之意,故佛門借此樹以喻大道。
凡言菩提、菩薩,皆簡省之語證。菩提果者,其心既無罣礙,自無恐怖,無死怖者,任他疾雷破山,而我心如如不動也。恐怖既無,自然遠離,夫神魂之顛倒,夢寐之走失,其究竟終歸於涅槃之不生不死。不但菩薩如此,即三世之諸佛祖,空此五蘊,依般若波羅蜜多以修持,皆由此而得三藐三菩提(無上正等正覺)之果。
故知般若波羅蜜之功行,真是大神咒、大明咒、無上咒、無等等咒。神者聖而不可知也;咒者上從二口,下從几,人也又仁人也,蓋二人同心,克己復禮以為仁,其祕密天機,定要口口相傳也;明者日月之橫合,蓋真陰真陽合而為一,自然能放大光明,照盡三千大千世界也;無上者,不為陰陽五行六之所拘束,自家主張造化也;無等等者,雖普渡群生,無高下智愚之見,究竟非凡夫所可等量也。
其能除一切苦厄,可謂真實不虛也。故吾因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諦者妙諦也,左從言,右從帝,蓋此中天機,言之者,有 上帝之天律,默為主宰,苟非其人,不可得而聞也;揭者顯揭,以示修真之士也。波羅揭諦者,即採取水中之金,而顯揭以示知音也。
波羅僧揭諦者,僧有空此五蘊,而明心見性者,即顯揭以示口訣也,如薛道光禪師之知是也。菩提薩婆訶者,欲修此菩提之果,雖五蘊已空;尤賴黃婆為之勾引,而嬰兒姹女始能團圓也;訶者惟此一點天機,有可言而不可言之意。
是望儒釋道之真心向道者,早為窮理盡性;誠求真師口訣,始得聖門之傳授心法,可以至於命,而希聖希天成仙成佛也。吾本是慈航普渡,尋聲以救苦者,汝等亦惟求其空五蘊,常常內觀以成其為自在菩薩而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