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知道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,無論男女老幼,富貴貧賤,都有他各不相同的願望,因有了這願望而產生了奮鬥精神與力量,以期達成願望,這個願望也就是我們所要研究的「志向」兩字。
現在我們先談談「立志向」的重要性。古人說︰「為人須先立志,志立則有根本」,譬如樹木,先有根本,然後才能培養成合抱之樹木。志不立如無舵之舟,東搖西擺難定平。如無銜之馬無方針。
所以人若不立志,則心性不定,心性不定則悲、喜無常,常置身於苦惱中,而難自拔,得意忘形,失意感歎,終日生活渺茫業海中而不自覺,像這種人實在太可憐啦!他已失去了人生的意義,就同行屍走肉一樣,偷生於世上,他所以落到這種虛渡人生的慘境,就因為當初沒有立志向的緣故,以致悔之晚矣。
社會上有很多像這樣的人,可作我們的借鏡。好好檢點,時刻自勉,務必立定志向,好好做人,然而在立志向前必須慎重選擇,不可敷衍。聖人云︰「志為聖賢則聖賢,志為仙佛成仙佛,志為凡夫則凡夫,立何志成何名。」故立志不可不慎重選擇,差之毫釐,繆以千里!現在後學將志向略分為三,即上、中、下等志向,先來談談這中等志向的作為及成果如何。
聖人云︰人立身於天地間,頭頂天,腳立地,可登高為神,可下墜為鬼,亦可為凡夫俗子之輩。中等志向的人,他只知道他是一個人,要做個完整的人,孝父母,友兄弟,鄰里和睦,處世規規矩矩,士農工商,各盡其力,以維持生活,或為子孫積蓄養親教子,努力生產了終生。
像這種人雖達不到聖賢的德行,但在當今社會亦屬難得,他在社會上只留下「規矩會做人」的感覺,死時眾人為他惋惜,有捨不得之意。由眾人惋惜稱讚之語,我們就可用佛理推定他來生的所往,我們猜看他來生歸往何處?
我想一定再來做人,因為他專會做人的事,所以上天就他的才能,於是他有永遠做不完的凡業纏綿他,這就是佛經說的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」
古書說︰「天聽自我民聽,天視自我民視,蓋棺定論。」因為眾人誇他會做人,上天一定也認他,眾人的心,就是上天成全眾人的希望,使他馬上換個新房舍,再經營一番。
還有一種人,他只知道人需要食、衣、住、行,而不知立身之道。於是為了滿足人的慾望,不擇手段的任性亂為,只知眼前的物色,而不知人性常倫,甘心情願墜下流,做出損人利己之事,敗壞名節之情而毫無愧色,雖遭人譏為禽獸,亦聽若不聞,洋洋得意,這就是下等志向者的行為。
像這種人並非不聰明,只因借用聰明,願成衣冠禽獸,如此之人,雖然三寸氣在仗勢欺人,人莫敢得罪,或仗大拳頭兇人,人不敢敵對,橫惡極頂,人敢怒而不敢言,甚至表面還恭維他。但任憑他橫行到幾時,終有無常那一日,至那時眾口罵他,罪該萬死,與禽獸無二。
我們靜靜的推想他來生結果如何,我想不轉飛禽,也轉走獸!記得佛經上有句話︰「貪高為鳥,欲深為魚。」說得真有道理,因為他們已越出人倫軌道,而染上禽獸的行為「無恥」故該墜落畜生,不得人身。
還有等人,他雖身在凡塵而不染塵,身在世而心志超出塵俗之外,那就是自古及今受人崇拜的聖賢仙佛,如孔子、釋迦、觀音佛祖……等。他們洞徹人生如幻夢,榮華本虛空,肉身即是萬蟲窩,故借假修養自性佛,一生救性渡眾,發宏願,受盡了很多的折磨,而救世心願恆存,一心上求佛道,念念下化眾生。
他知道人有個真靈性,是奉老母命而來,須辦此功德,專回天交令,才是盡性還原之道,故一心荷擔天職,不敢絲毫鬆懈,受盡人所未受之苦,忍盡人所難忍之事,方證得一份「佛果」。那麼怎知道他證了佛果呢?這有種種證明,並非空口說的(比如仙佛借竅結緣可確證)。
再進一步,以理論上說,凡是存慈悲心,行方便道,一心救苦救難,渡化眾生,就是仙佛。何為聖賢呢?講道德說仁義,一心為義效勞,以仁為己任,則為聖賢。古人曾言︰「前聖後聖,其揆一也。」故只要人肯立志向,效法聖賢仙佛,實地去做,人人皆可為聖賢,個個皆可成仙佛。有志者事竟成,古今是一致的。
總而言之,你做聖賢仙佛的事,即成就聖賢仙佛的名,而享無量壽,逍遙極樂。你做凡夫俗子的事,便成就凡夫俗子的名,而永在世上輪迴出沒,做好事是好人,做善事是善人,若理路不分是非不明,就成個糊塗人的名啦,這是一定之理。
今天我們都已拜求明師,得了真傳,已經與一般俗人不同,我們已打開智慧通天眼,我們要有遠大超俗的志向,不要再誤聖貪凡,好好為我們的真人打算盤。
過去不能捨的今後要捨,不能忍的今後要忍,人不能做的我要做,只要義所當為、力所能為、心所欲為,任憑親友挽不回,妻子勸不止!大丈夫行事,只論是非,不論利害;只論順逆,不論成敗;論萬世,不論一時,唯義理所在為依歸。
聖人云︰「為人所不能為是豪傑事,忍人所不能忍是聖賢事。」
由此可見豪傑聖賢並非輕易成就的,今天我們身為活佛,菩薩的弟子,更當要珍重自己的前途,立下堅定的志向,追隨各位前人的領導,邁向聖賢的大道,任憑四圍環境的順逆好壞,我志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!
如此行持,恆久不變,自可成就圓滿功德。在世為聖賢,出世為仙佛,何等光榮,這才不枉費今生逢道這一場,最後願以老師的訓言與大家共勉之︰「志若有成樂其事,事若不成志不凡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