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

13.祛三毒

一、前言
一般世人所說為害身體之三毒,不外是海洛英、嗎啡以及安非他命,若吸食這些毒品,身體之健康堪虞,也會毀掉他一生前途,都認為是大毒,其實這些毒品,只要不去沾染就沒事了。在電視公益廣告裡說:「吸毒為害終身,販毒禍延子孫。」就是希望大家遠離這些毒品。
今天要與諸位前賢探討之三毒,是據守在我們心中,難予割除的真正大毒:貪、嗔、痴,這三大毒害。

以醫學立場來講,世人對身外三毒,相當棘手確實難治,但在現今先進藥品的開發,以及新科技醫療器材使用之下,仍有很多毒患,可以治療而痊癒。

但是貪、嗔、痴這三大毒,所造成的症狀更難治,一般人都患了此病,並且深入內心,即使再高明的名醫,也都束手無策。

這三毒惡症,雖然每人所患的程度不同,但都會陷入無邊無量的痛苦中,如果想要治療這惡症,必須在對症下藥治療之前,先知他的種類、起因、禍患,才有對治的方法,才能事半功倍。
二、貪欲(貪妄):
貪欲如同花朵,花兒開放時,千嬌百媚,但是當它凋謝之時,就沒人欣賞了。人的貪欲想要這個想要那個,想得心花怒放,但即使擁有了一切,甚至全世界都得到了,那又能怎麼樣?若得不到就像洩了氣的氣球。
有句諺語云:「良田千頃,日食不過一升;廣廈千間,夜眠不過六尺。」貪得再多,又能如何?相反的卻會帶來種種的煩惱與痛苦。
貪欲的種類:
惡 貪:貪愛非法的,就會用非法的手段去取得,這是不該有的貪欲。
慳 貪:吝惜自己的財物不肯施捨,一個錢打廿四個結,當一毛不拔的鐵公雞。或吝惜知識不肯傳授他人,說是為了保護自己智慧財產權,唯恐利益減少。
惡 欲:把別人做的善事說成自己所做,喜歡沽名釣譽。
發 欲:做了善事而欲令人知曉來彰顯自誇,唯恐天下不知。
多 欲:一直想要賺取,擁有更多種財物,多多益善。
不知足:對自己所擁有的,時常嫌少而心不滿足。有一想得十,有十想百,有百想千,沒完沒了。
憍 逸:依恃自己所有的,如權勢、財富、健壯等,而產生傲慢或放逸。
四 好:貪求和眷戀三好加一好。愛吃好、穿好、住好,尚嫌不夠好,還要車好,結果飆車展威風,出車禍而車毀人亡,達成「死」好。
貪欲的起因:
對於財、色、物產生執著和妄想。比方說想得到錢財,就用盡心思千方百計設法奪取滿足貪欲。
不守護六根,就會生貪欲。如眼視邪色,耳聽美言,鼻嗅芳香,口出非言貪滋味,身亂非禮,意思邪情。
常親近高級物品。如遊街逛百貨公司,激起了貪愛佔有欲或購買欲。
▲有兩人上班時相遇,甲對乙說:「早上真衰,剛出門遇刮風砂,跑進眼睛裡,去看醫生花了一百五十元。」乙說:「那沒什麼,昨晚陪太太上街,經過百貨公司櫥窗,一只名牌提包飛進太太眼睛裡,讓我花了三、四萬元,我才倒楣呀!」

享受各種快樂,則生貪欲。想要讓快樂能更長更久。
因愚蠢不知道貪愛會導致苦惱,因把不淨之物,誤以為清淨,所以產生貪欲。如搜購古董時傷神,收藏時怕被偷或損壞而苦惱。
被邪見的朋友所慫恿或誘惑,就會起貪欲。
跟多欲的人在一起而被薰染,我們常說,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容易被感染同化,如入鮑魚之肆。

自我中心太過於強烈。愛到沒得到會死的地步。
涉足不良而浮華的場所。如歌廳、酒家、賭場、妓院等處所。
理智薄弱,遇到外緣不能制伏妄念,則生貪念。受累世習染,氣稟與後天條件也有莫大關係,如所處地緣或職業有關。

▲有一剛畢業少女到酒家應徵會計工作,看到服務生賺的錢更多,就改當服務生,再看到陪酒者有吃有喝,錢領的比服務生又更多,就改變主意,下海陪酒,接著被客人帶出場賺賣靈肉之大把鈔票了。
只看到財色名利的外相,而不知它的後患。
▲佛陀與舍利弗外出,看路上遺有黃金,佛陀對舍利弗云:「那是毒蛇。」舍利弗亦回云:「是毒蛇。」後面有一對農家父子,向前一看,是黃金,就說這二修行人真笨,即拾取帶回家中,剛藏好高興之時,有衙役進門搜出黃金,捉了二人回衙門拷打刑罰,責問其他的庫銀藏在何處?原來前晚縣府庫銀被盜,在逃脫之時掉了的黃金,被農家父子二人撿拾回家,結果受了無妄之災。
因為貪念未盡,愛緣又現前,便一發不可收拾,一般人迷真逐妄,常把一些錯誤當成習慣。

貪欲的禍害:
貪愛其實很苦惱,可是凡夫迷惑顛倒,卻誤以為快樂,誤認吃喝玩樂是福是享受,而不知是造罪造業。
享受貪愛不會滿足。猶如口渴喝了鹽水,越喝越渴,會越陷越深,欲罷不能。
享受貪愛會引起許多罪惡。很多打架、殺人、偷盜、詐騙、包二奶,都是由貪愛引起的。
貪愛是將來出生受苦的因緣,因為貪愛而執取,由執取而造惡業,又因惡業再輪迴受苦。
貪愛時常會表現愚蠢的行為。有如狗啃骨頭,自以為是美味,由於觀念錯誤,以為迷在五欲境界,是一種享受。
貪愛的人快樂少,苦惱卻很多。為了得到少許快樂,甘心受各種苦楚,追求時很苦惱,守護時也備受煎熬,時時唯恐失去心愛之物。
貪愛像強力粘膠緊緊粘住。因為眾生貪愛的習氣都很強,難以掃除,故使心靈不得自在,常患得患失。
貪愛增加生死輪迴之苦,因貪愛所繫縛,而輪迴六道當中,遙無出期。
貪愛是一個沒有底,也沒有邊的大海。它有洶湧的巨浪,有可怕的漩渦,形同一個無法控制的怪獸。
所有貪愛到最後,一定都變成苦。因為所愛的事物,必定會離散,由於離散,所以必然產生憂愁和苦惱。
貪欲的對治方法:
貪婪如火,不遏止則萬里燎原,欲望如水,不知止則毀堤氾濫。薛子‧道論云:「無欲如至清之水,秋毫必見;有欲如濁之水,雖山岳之大,亦莫能鑑矣!」貪愛是煩惱的根源,生活的夢魘,心若為貪愛所束縛,則無法超凡入聖,該如何對症治療:
用不淨觀來調伏貪欲。
有次阿難外出托缽口渴,向井邊一女子化緣,這女子看到這位出家人,心想多麼莊嚴的比丘,心中起了強烈愛念,這女子叫摩登伽女。
回家後要求母親設法讓她擁有阿難,她母親是個外教徒,請了一位念符咒的來,用邪法迷引阿難,使他迷昏,身不由己受法術吸引而來。
佛陀知阿難有難,派文殊菩薩到摩登伽女家救助,阿難在摩登伽女室內,在將破戒之時,清醒過來,即離開跑回佛陀修行地,摩登伽女便一路追隨,來到佛陀面前,請求佛陀成全她。
佛陀就問:「你是否真的很愛阿難?」「我真的很愛他!」佛陀叫人將阿難剛洗澡的水端出來,再問:「真的愛阿難,絕不後悔,妳愛阿難那裡?」「我愛他的全部。」佛就說:「妳既然那麼愛他,這盆阿難的洗澡水妳就將它喝下吧!」
摩登伽女嚇了一跳說:「這麼髒的水怎能喝!」佛陀說:「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是髒的,現在阿難健康時,你就嫌髒了,將來老死敗壞時,妳又將做如何想呢?」摩登伽女亦有佛緣,頓然開悟,能觀察人身的不淨,就消除所有的愛念與貪欲。
我們若能善用不淨觀,自然會消滅貪愛。
用無常觀來斷除貪欲
花朵綻開感覺很美麗,但凋謝了還會欣賞他嗎?會把它丟進垃圾桶中。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世間一切無常,都有毀滅的一天,萬物都要經過成、住、壞、空的變化無常過程。
要知「命裡有時終須有,命裡無時莫強求。」清心寡欲是面臨過勞死的現代人,最有效、最簡單的萬靈丹。體悟萬物無常,就能減少貪欲。
能體會奢求是苦,來滅除貪欲。
有句話這麼說:「色欲千尺浪,逸樂萬丈波。」當你奢求而得不到是苦海,就算得到了卻也永無滿足的一天,更是深淵。禁不住愛欲的挑動和外在的誘惑,又無期無盡的渴求追逐,終將如枯木之引火自焚。有人說:「貪是貧之殼。」貪代表不知足,也可說是一種病症。輕者可以使飲食難嚥,睡不著覺;重者可以讓人心性昏昧,神智顛倒,甚至因而喪命。
故仙佛慈悲云:「心無愛欲,業不相隨。」學習烏龜息六(緊閉六根)來斷外緣,去貪欲。
時常布施去除吝嗇心,可以減少貪欲。
修財施得福德,一生在財上不缺乏,修法施得聰明智慧,在任何環境裡不會被迷惑;修無畏施消苦業,得健康長壽。
布施亦是一種放下心中的煩惱,我慢、執著、嫉妒、怨恨,以及一切不良的種種意念及習性。
明白行善,積德的益處,也可滅除貪欲。
財富並不是屬於擁有的人,它只是屬於會善用它的人。快樂的獲得,不外經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,但從物質層面所得到的快樂,是不長久、虛幻的,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,而且稍縱即逝。
而從精神方面的快樂,在於慈悲喜捨的布施,藉由對方的快樂、喜悅,所回應感受的快樂,才是實在且久長的,故可從布施行善、積德中來消除貪欲。
具足善的因緣,就不易起貪欲。
受持佛規戒律,從因果律來說,人之所以貧窮,是由慳貪所招致的苦果。一般人都以為慳吝自私,才是致富的不二法門,卻不知這正是招致貧窮,墜入萬丈苦淵的主要原因。這句: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」害死了多少人。
時常反省,檢點自己的心念和行為,可以減少貪欲。
要視自己性命大事如珍寶,視天下寶物如敝履。做到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黃石公云;「絕嗜禁欲,所以除累。」苦累的原因,就是貪愛,人生最苦,莫過於嗜欲過深,能少一分嗜欲,即少一分煩惱。
老子亦云:「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。」不受外緣誘擾亂心房,無求的人生自在安祥。
凡事不強求事事看得透,以除貪欲。
徐志摩云:「得之我幸,不得我命,如此而已。」不強求,那人生將會過得快樂愜意,這不是消極,也不是無奈,而是生命的覺醒,來自知足自悟。
三、嗔恚(恨懥):
除了貪欲之外,嗔恚也是障礙修道的絆腳石。很遺憾的是,在現今社會裡,一般人總是嗔心過重,容易遷怒於人,和別人起衝突。
佛經云:「嗔恚之火,能燒功德林。」恨怒就像烈火一樣,能把過去種種功德焚燒殆盡。
有時候多年友誼深厚的至交好友,往往為了一些芝麻小事引起衝突反目成仇;而斷了來往;有的人由於愛情不如意,妒火中燒,傷害自己曾經深愛過的人。
嗔恚的種類:
重 嗔:想消滅或殺死對方,嗔恨深厚。
中 嗔:想辱罵或鞭打對方,嗔恨備重。
下 嗔:想打想罵但又不捨,愛恨交雜。
報 恨:心存憤恨,時常想報復。
不報恨:心存憤恨,但不想報復。
專 執:怨恨某件事,不接受各種教誨,至死仍不捨憎恨心。
嫉 妒:見別人得利,心生惱恨。
忿 諍:常喜爭訟,心口好強,認贏不認輸。
狠 戾:生氣時拒絕或叛逆長輩的教誡,做事很絕。
不 忍:遇到稍微不如意的事情,就產生怒心。
不 兌:時常愁眉苦臉,不能和顏悅色。
難 可:時常喜歡辱罵、責備和破壞東西。
橫 嗔:無事生非,無理取鬧而大發脾氣。

嗔恚的起因:
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。
如殘障歌星阿吉唱的歌;怨嘆我比別人卡認真,我比別人卡打拼,為何比別人卡歹命。
喜歡計較別人的過失。
常因路見不平,氣死閒人。
受到辱罵、責打而懷恨在心。
常把別人的教導、指正,當成責罵、侮辱、惡意,而不知感恩。
常與惡人在一起。
學好的要三年,學壞免三天,好的沒學到,全都學到壞的一面。
理智薄弱。
禁不起壓力或因掛不住臉。
前世是屠夫、獵人或毒蛇。
此為三世因果經裡所云。
貪求某些事物,遇到了挫折,或不滿足所求而起嗔念心。
嗔恚的禍患:
嗔恨是雙邊的苦惱傷害,先害自己而後又惱害他人。
古人將嗔恨比喻蜜蜂一樣,害人又害己。蜜蜂螫人叮過之後,自己也活不了。
︽四十二章經︾上,有一段美妙的譬喻說:「仰天而唾,唾不至天,還從己墜;逆風揚塵,塵不至彼,還坌己身。」
這是說一個人仰著頭向天空吐痰,污穢的痰不但不會染污潔淨的藍天,只會墜落到自己的臉上;又好比逆著風播撒灰塵,結果塵灰撒不到對方,反而飛回到自己的身上,想害人反而害己。
從嗔恨產生的行為,都是惡名昭彰。
所謂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。人際之間的關係不會好。
從嗔恨產生的都是惡業。
台灣俗語云:「罵人沒好嘴,打人無截力。」事後必然心裡一定會懊惱、後悔難受不安。
嗔恨的人沒有憐愍心。
不知體諒別人的用心本來已苦,又加怨恨,是苦上加苦。
常被人找麻煩和被人激怒傷害。
易被人故意糟蹋或無事找事來傷害你。
佛說三世因果經中記載,嗔恨有許多過失。
例如將來身形醜陋,日夜難安,心存恐懼,人所不信等,人死後墮入地獄。
嗔恚的對治方法:
必須有忍辱心聲。
忍辱可以減少嗔恨,如果能夠安忍,就具備了慈悲的功德。忍辱是自利而非害怕。
要逆來能夠順受。
不可以牙還牙,否則結怨越深,可別舊業未了再加新怨。
當在消冤業。
受辱或不白之冤,不必急於辯解,應當想一想,那是過去世的業報,現在要償還,以後無債一身輕。
想想只要能忍辱受責不發怒,將不墮地獄受苦。
學習聖賢忍辱的事蹟,及行忍的工夫。
想想人格高尚的聖賢,尚且難免挨罵受辱,何況我是薄福之人。
受辱罵是事實,就應接受。
確有其過失,對方只不過說實話而已,為何不能接受而還要發怒。
想想生氣的臉孔,是世間上最難看的。
生氣時會耳紅臉赤,也最容易生縐紋,若能常帶親切微笑,化暴戾為祥和,才能解紛爭。
▲聖賢云:「面上無嗔是供養,口裡無嗔出妙香,心中無嗔無價寶,不斷不滅是真常。」用這句話,大家來互勉。
四、愚痴(無明):
愚痴並不是沒知識,有時候很聰明的人也會愚痴,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。知識生了病以後,就變成了「痴」。
一個人如果愚痴,即障礙了真正的智慧,智慧不生,無明頻起,對真理則永遠不能瞭解。
愚痴的種類:
執著身體是我。
身體只不過是四大假合,水、火、風、土因緣所構成的假相而已。
不知有過去世和未來世。
認為人死了以後,什麼都沒有了。
起了各種煩惱和造作惡業。
行善而執著善相。
不相信三世因果和善惡報應。
不相信有天堂、地獄。
不相信有聖賢仙佛。
不相信萬法唯心所變現的真理,而執著心外有實法。
不相信受明師一指,能超生了死。
以上都是愚痴的現象。
愚痴的起因:
親近邪惡的朋友起愚痴。
聽聞偏邪的理論起愚痴。
喜歡學習世間一切技藝而生執著。
有愩高、我慢、計較、分別之心起愚痴。
不知親近善友,有德智之人。
專攻異端邪說,所有論點都是謬論邪理。
對於大乘妙理,不能解悟,便生退卻。
對於最上乘佛法,縱有所聞,但也私心邪解。
愚痴的禍患:
世人的一切煩惱,都是由無明所引起的。
從無明產生貪愛,嗔恚而生煩惱,從煩惱而造作不善業,由造業身受,而註定輪迴受苦。
由於無明的因緣,所以身心受束縛,而不得自在。
由於無明產生各樣執著,自己想自己對,別人講的都不對。
由於無明的驅使,貪求感官享受,而不知後患無窮,如飛蛾撲火,蚯蚓曝日。
有眼無珠,不識真聖。有云:「不識韓湘子,難遇呂洞賓。」
墮落惡道,都是由於無明造了惡業引起的。
會失去各種福德和利益。
愚痴的對治方法:
精勤修辦,常用三寶。
親近善智之人,常聽正法,要三不離,不離佛堂、不離經典聖訓、不離道親前賢。
不愩高、我慢,常向人請教疑問,低謙受教。
常樂法施,利益眾生,能長智慧。
順境之事常觀如幻,無所執著。得意時處之以淡,失意時處之以忍。
聽聞佛法和誦讀經論,不私心自用,深入佛慧,切莫斷章取義。
能知因緣觀,明白諸法緣起性空的道理。
伍、結語:
貪、嗔、痴是煩惱的根本,痛苦的泉源,有了這三毒,就會迷失自己,就會受苦受害,而永無止境,況此三毒又是入地獄三條根,必去除斷滅,希能做到。
無貪常樂。
沒有貪愛心,就知滿足感恩,才能知足常樂。
無嗔常平。
去除嗔恨心,心才能平,就無憤怒,心若起波動,那就不能清靜,就會被牽纏與障礙。
無痴常通。
沒有痴心,就能安適通達,沒有妄想執著,就能得自在安祥。
如果貪、嗔、痴三毒不除,無論怎麼努力修行,都不可能有很大的進步,即使修行到老,也只是停留在原地踏步而已。
能從不貪愛,不生嗔心,不痴迷,順從真理長養慈悲心,以祥和而安人間。
最後祝大家享受美好快樂的人生,三毒能斷除,並修辦有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