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
17 修道四要︱真淡重化

「真」︱就是真誠、真實;「真」,可以破天下的一切假。我們修道,心念心意絕對要真,就是你要真於你的言語、真於你的心、真於你的情、真於你的神。我們能真於自己的這一心、這一情、這一神,才能夠自自然然的「如是」,「如是」︱存其天真,留其天趣。

「淡」︱就是平淡、恬淡;「淡」,能夠破天下的一切貪。我們修道人就是看不淡才會貪,所以化天下的一切凡。所謂的「淡」,就是淡於名、淡於利、淡於心、淡於得、淡於情。我們有心來修道、辦道,唯有淡於名利、淡於情愛、淡於得失,這才是真正的超然,能如此,人品自然高潔。因此一個人能夠淡泊,才能夠寧靜,才能夠超脫,才能夠達到「不即不離」「不黏不脫」的境界。

「重」,就是厚樸、莊重;「重」,可以破天下之浮。我們修道人代表道,言行舉止,務求莊重。重是要重於什麼﹖就是要重於身︱你的身體要莊重;並且要重於你的神︱自家主人;重於你的相︱相貌;重於你的態︱態度。

能如此自然可以破天下之浮,化天下之偽﹗再者,「重」既是厚樸、莊重,而厚者不薄,重者不浮。厚重就是能夠篤實,篤實則有光輝,有光輝則自悠久。
「化」就是道化、神化,這一「化」能夠破天下之執,能夠淨天下之濁。

首先我們修道要化的是「理」,就是凡事依理去做,但是理要化,不但要「化於理」,還要「化於神」「化於道」「化於得」。天下萬物,變則不滯,化則不固;人能「不滯」︱自可破這個「染」(染著),「不固」︱自可破這個「執」啊﹗

儒家講「變化氣質」,道家言「變化神氣」,佛家曰「變化心性」,總而言之,就是要人能化,能超脫,能覺悟。一個人能真正覺悟,自然能化除一切而不會有所執著。

而我們想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去篤實光輝,變成一個無限的生命,那就必須全靠一個「化」字了﹗所以我們不論修道也好,辦道也好,遭逢任何境遇,唯有能夠「化」,才能夠不固執,心無滯礙而圓融十方。
我們修道能隨時把握住「真、淡、重、化」四要,自然能去「意、必、固、我」四蔽,而入「善、美、聖、神」(註)之真境乎﹗

註:孟子盡心篇下:「可欲之謂善,有諸己之謂信,充實之謂美,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,大而化之之謂聖,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。」指我們生命透過修行層層上達的真實境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