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
10 論五教心法與白陽天道

今天為什麼要談論五教,因為它們是人類歷史文明智慧經驗的大本營,並探究人生生命的真相,而道是一條路,生命的出口入口。

歷史是人類生活經驗的累積,包含了人類的文明過程,而宗教亦是古代聖人所留下的見證,所以宗教亦是我們所要瞭解的。宗教在歷史上,是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,是古代聖人因感天地宇宙萬物萬事之存在,所闡述的道理,是人與大自然,天地人萬物萬事應遵守之禮,為了要求人與社會大地萬物和諧所教化的。

歷史上的五大教派,其根本是說天、地、人宇宙萬物本源是來自上帝,並教導我們如何生活,上帝創造了世界,又派了聖人來教化我們。五教來自一理,所以要瞭解生命的意義,就得從這五教來瞭解。五教是教人去惡為善,但在教義裡面又宣達了我們的靈性是來自上帝,可見五教同一理,五教都有各自的經典,教我們要找到身上的道,以下略舉數例加以探索︰

㈠孔門心法探索–孔子的教義首重五倫八德,中庸首章–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」,就是說明上帝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靈性。所以孔子才會說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」的這一段話。

找到了道,就是找到我們的本性、良心、佛心。我們的六根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會左右你,如何左右呢?它會傳達到腦(人心)中,傳達進入就會變成一種心態,心態再變成一種思想,這個思想再反射出來,命令眼睛做什麼,耳朵做什麼,因此我們犯下了很多罪惡的事情,就是這六根的作用。這些關係如下︰

靈性人心根(六根)境(塵)識
道心,無善無惡;人心,貪、嗔、痴,惟有找回我們純真的靈性,求道,這就是孔門心法。要找回生命的道,要怎樣找回道,有一定的方式,人心與道心不同,這就是古代堯舜相傳十六字心法: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;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」

人心惟危,人所想的非常危險,為什麼呢?人所想的對我有直接關係的事就想控制住,想的是公是私呢?你治理國家,服務百姓是完全為公–無私,這是很大的功德,但是你做了天子以後,可能會變,因為人心善變,所以很危險。道心是我們原來的佛性、本性。

在理天、無私無對待。道心惟微–道心是這一點,信則有,不信則無,道就是如此,你不相信,那就什麼也沒有,你相信就有。

㈡在中國來說,除了孔孟之外,另外就是道教,這是真正中國國教。講到道教,我們大家很自然的就會想起老子來,實際上老子和道教沒有關係,道教是由漢朝張道陵所創辦的,漢朝以前,中國沒有道教,而有道家,道家是什麼?在天地之間尋求真理。

宇宙的真理是什麼?人生的真理究竟是什麼?上深山古洞靜思默想,或者是背著手看看日月運行,在宇宙之中自己默默的尋求真理。或者對太陽或月亮呼吸或深呼吸,或者晚上半夜子時起來,接受朝氣,一個人一個方法,這就變成以後的練氣、吐納、打坐……等等的方法,每個人的方法不同,總而言之,這些就叫道家。

道家這一部份的人,對於社會觀念很淡薄,不爭名奪利,看開一切,不追求享受。老子之道可用「樸」涵蓋一切,「見素抱樸」「素」沒有顏色,純白無染,一點顏色也沒有,它雖不好看,你要是上了彩色或山水那就很好看,但它是底色,山水畫不論畫得多麼好,是由底色而形成,底色要是不素的話,山水畫就畫不出來了,所以見素抱樸,就是抱著這個圓樸,不要著住一切名相,有了名相,就沒有道,樸就是大道。

老子的道,分成兩個系統,一個是生天地的那個東西,一個是天地生的那個東西。老子所探索的,最早是根據黃帝而來,黃帝把由無入有,分成四個程序︰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。

無極(太易)(理)無極初動(太初)(氣)太極(太始)太素(象)

「太易」我們現在叫做無極,沒有陰陽、沒有氣、象。無形無相,天地萬物最原始的狀態,叫作無極。太初是無極初動。

無極是一個靜,靜極初動,動而生太極。太始是太極。太初、太始這兩個合在一起是氣,太易是無極是理,太初、太始是「氣」,初動而有陰陽,陰陽分判就是有了天地,是太素是象,有了天地之後,天地就不停的變動,天地如固定不動,就不能生化萬物。

現在的空間,現在的時間,自從有天地開始,一直變動到如今,一分一秒都不能留,一停留天下就大亂,萬物就不得其生。我們人也是一樣,慢慢的頭髮白了,以時間來說,過去和今天不同,明天又不同於今天,空間也是會變,世界就是一個動的世界。

黃帝把無入有分成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四個程序,以符號表示如下︰○理⊙氣☯象
老子承續黃帝,變化出來就是。○神⊙氣☯精
繼續變化的現在就是我們所知的理、氣、象。在道家叫做精、氣、神。

就是所謂︰「人有三寶精氣神」。我們現在叫做理氣象,理是你的本性,理的所在就是本性所在,佛性,求道就是求這一指點。

精氣神,以元神集中,老子所謂︰「載營魄抱一」,抱一就是抱元神。又所謂「三花聚頂」,就是金花在中間,銀花在左邊,鉛花在右邊,人身為鼎,玄關為爐,眼觀鼻,鼻觀心,來一個大週轉之後又集中在玄關,這就是道教所謂「樸」,就是靈性生死門戶。

㈢在佛教的經典,浩瀚如海,簡直是多得不得了,但我只舉個例子來表明五教經典貫通的一個例子。

法華經云︰「為他人說者,如來則以衣覆之」,這話很要緊,當初如來佛在靈山法會拈花示眾的時候,只有摩訶迦葉他一個人領會到,如來就叫他晚上到多子塔和他見面,因為在法會上有很多人在聽經,看著如來佛的嘴巴,都聽如來佛的聲音,沒有留意到別的地方,他拿著花拈動,對正玄關,兩眼一合,拈花一笑,摩訶迦葉就領會了,知道所講的語言文字不是真理,知道還有一個真法。他這一笑,雙方都心領神會。

佛就對摩訶迦葉說︰「你晚上到多子塔來。」如來佛晚上用衣覆之,就點了這個地方。點了之後對他說︰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」–咐囑摩訶迦葉。這段的意思是說正法在眼睛藏著,這是一個玄妙的心法傳承可達湼槃妙境,不生不死的妙心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在文字上找不到,在佛教裡面找不到。

這就是佛教最重要的例子,叫我們要找回本性,也就是要求道,了脫六道生死輪迴的地方。

㈣在基督教方面,也提醒我們要找回本性佛性。

⑴到了一個地方,名叫骷髏地,就在那把耶穌釘在十字架,又釘了兩個犯人,一個在左邊,一個在右邊,當耶穌說︰「父啊﹗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作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(路加福音第23章第33節)

⑵於是耶穌對門徒說,若有人要跟從我就是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(馬太福音第16第24節)

⑶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門徒。(路加福音第23章第23節)

⑷約翰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,但那個在我以後來的施洗者,能力比我更大,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,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。
這些福音也表達了要找回我們身上的靈性,回復天使的本來面目,因為我們人是有罪的。

㈤在回教的經典裡,穆罕默德的清真可蘭經,都是真主一致的訓誨,我們人們的祖先「阿丹、好娃」是由主那兒造下的,真主說我們是阿丹的子孫,真主應允差遣列聖中的末聖穆罕默德,祂是真主的欽差,降世在地球上,來引領我們歸向真主,獨拜真主,並瞭解真主的正道,好叫我們回去永居天園,不致墜入火獄中受苦,也就是叫我們找到自己身上的道,本性、佛性。

五教的本源來自上帝,而五教共同要我們找到自己身上的道,找回自己本來的靈性、佛性,稱之為道。

道是什麼呢?道的本義解釋為路,什麼路,一條恢復我們赤子之心的路,因為我們人類迷失了方向,沒有在天堂路上,求道的本義是恢復佛性、本性。因為永生天堂的路,是當我們體悟到人的身口意不清靜,無能平反自己身上的罪過錯,才明白人生如夢,要找到回天堂的路。天道在字面上可稱之為通天的路,而這條路只有一條,須要去尋求。

天道一貫,什麼是道,萬物生命之根源(),一生二,二成四,乾坤運轉,無形而化育著,五大宗教與道,人類生命存亡是共為一體,五教同根,最後的歸向是道,尋找人自己原來的本性佛性,萬教齊發是人類有感生命的無常。

萬教歸一,就是人人要求道,找回我們的良心本性佛性。而今我們求得的這個先天大道,是有其傳承的道統,只有求道,才能找回我們迷失已久的本性、佛性,這也是我們「明師一指」的地方,找回自己本來的本性稱之為道,這也就是我們要求道、得道、了道、成道的意義。

4 則留言:

  1. 盡心盡力修辦道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曾聽見有道親吃素,吃到病倒,也曾聽到道親被家人遺棄去當酒家女,世局紛擾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國窮家破,市民為錢被迫不仁不義,如何求道修道,最後身敗名劣,求道修道,最後會是一個半腳石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求道者必須身家清白,品性端正,如果沒有,必須全家求道,功德回向,不是所有的人,都可求道要不難,就必須懺悔,立願行功立德,罪過太深的人,是不能求道,引保師切記不可貪功亂渡人,求道者必須品性端正造孽太深之人,不可以保證身家清白品性端正之人是不可求道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