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言
前賢常勉勵我們,成人即是成己;又提示我們「內聖」、「外王」為修道兩大功夫,缺一不可;故成全人之前的正己功夫相當重要。修道人宜常自省,我是否精進不懈的修行?﹂若是否定,宜進一步檢核自己在修道、辦道上遭遇了哪些障礙,並尋求突破;同理,在成全人的過程中,隨時關心所渡的人是否精進,是否遭遇障礙,並予以適當指點與協助。本題著重於探討修道、辦道障礙及對治之道。
二、修道辦道之障礙
㈠心障、理障(內在障礙):
常見之心障為:對道沒信心,懷疑「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」,對修道、辦道的價值懷疑,對修道、辦道的過程不能肯定;再則對自己缺乏信心,懷疑自己的根基、個性、能力、口才;另有一部份擔心修道後受到更多限制(良心的約束),導致內心交戰趨避衝突、忽冷忽熱、或裹足不前。
㈡環境障(外在障礙):
常見者為:事業家庭多方忙碌,身心疲憊或角色衝突,致聖凡難兼顧;家人、親友、師長、同學之反對,或其他宗教之批評,不能自我肯定,圓融化解;身體欠佳,無法精進,或人際關係不好,人緣不佳。
三、成全人的目標
若以求道為起點,則學道、修道、辦道為其過程,成道是結果。故渡人求道後,鼓勵他參加各種班程、三天法會或一天法會以啟信;進一步鼓勵參加綜合研究班……等,以充實道學而明理,同時改毛病、去脾氣、敦品勵學而實修實煉,參與渡人、成全人的辦道行列,使之內聖外王功夫齊備,以臻於至善。簡言之,使道親依好人、善人、正人君子、賢人、聖人之階梯步步提升,來日功圓果滿,必位列仙班。
四、成全人的方法與策略
㈠內在障礙之對治:
⒈對道缺乏信心:
宜由認知著手,訴之以理,提供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之證據,把握適當情境,使之目睹,尤易發心; 對於心存懷疑或成見之人,宜提醒他"百聞不如一見",鼓勵開放心胸、客觀研究,勿受主觀、偏見之影響。
⒉對修道辦道價值的懷疑:
可由以下幾個方面來肯定修道辦道的意義與價值:
⑴最佳的肯定,是自我肯定︱「用心」修道、自有「心得」,可捫心自問,吾修道是否「用心」。
⑵千萬修道人的心聲︱聽聽前賢或其他用心修道道親的心聲,可以發現他們修道後都有許多具體的改變與成長,將可加強自己的信心。
⑶價值澄清觀點︱常常自問:「我正在做什麼?我想得到什麼?會有什麼結果?我的犧牲是否值得?」,將得失分析,必有肯定的答案。
⑷價值交換理論︱常言:要怎麼收穫,先要怎麼栽。這就是捨與得的交換,也是公平的因果律。修道之人,想換得千古流傳的美名,怎能不付出一些代價,不做一些犧牲呢?若有苦有淚,亦當「甘願」,不是嗎?
⑸老年人心理學觀點︱許多心理學家一致肯定:一個人在年輕時有虔誠的宗教信仰,老時生活適應比較良好。修道人愈老愈有價值,看看許多道場前輩,道高德重、後學仰瞻、妻賢子孝、福祿綿綿、清洪福雙享,即是鐵證。
⒊對修道辦道過程的懷疑:
常聽一些人問:道既是真,何以人多譭謗?其答案很簡單,一來「德修謗興,道高譭來」,更何況「曲高和寡,高處不勝寒」本是自然的定律,修道人所認同、效法的對象是「古聖先賢及有德前輩」,而不是凡夫俗子,當然異於常人。二來批評別人,通常是相當主觀的,「欲加之罪,何患無詞」,常言道:「一人難稱百人意,百人難合一人心」,父子騎驢的故事即是鐵證。
⒋對自己缺乏信心:
有人認為自己缺乏「佛骨」,無成佛的本錢;或認為自己能力不如人,口才不行,難以成就;其實「眾生皆具佛性,皆可成佛」,佛經上早有印證,故人人有佛骨,皆有成佛的本錢,「仙佛本是凡人做,只怕凡人心不堅」。
活佛恩師慈示:你我他,性本一同,立德莊敬自強。其次,口才及能力皆非天生,有待後天環境之歷練、雕琢。
⒌內心矛盾,趨避衝突:
對於想修道又怕修道之人,宜繼續加強正面影響力,調和其認知、肯定「修道不會不自由」、「吃素不會不方便」,人的矛盾、衝突常是一念之間而已。
㈡外在障礙之對治:
⒈忙碌無暇:
有些人的忙碌是工作的關係或是太多不必要的交際應酬,另有些人則是不善於利用時間;前者可慢慢改善工作環境,卻除不必要的應酬,後者則宜好好規劃自己的生活。每人一天都是廿四小時,再忙的人,若你看重修道辦道,定會忙裡抽空,而使你愈忙愈能忙。
⒉他人反對與批評:
擇善固執,不變初衷謂之勇;面對反對而圓融化解謂之智;智勇備齊,必能化對立為中立,進而為並立。遇人所疑,須以真誠的態度回答,肯定修道及吃素的好處,進而澄清對方的誤解,偶爾反問可長進對方的思考。至於其他宗教的批評,常是來自於信徒本身的主觀偏見,不知五教同源、萬教一理之故,不必太在意。
⒊人際關係不良:
正確的生活態度(我好你也好),良好的溝通方式(真誠、尊重),適當予人讚美,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互相體諒,必可改善與人之關係,更有人緣,更有佛緣。
⒋身體欠佳:
生病可分生理病、心理病、性理病。生理病為身病,質性不良所引起,宜就醫;心理病為心病,為氣性不佳所引起,宜調氣(心平氣和)養氣(浩然正氣);性理病為因果病,須行功立德以了之。身體欠佳,當究其原因,對症下藥。修道人平時多注意飲食、睡眠、運動、休息之均衡,常調氣養氣,行功立德,當可身體健康。
五、結論:
白陽修士欲想成全人,首先須為他人立下標竿模範,身體健康、性情開朗,做事認真負責,待人謙虛和藹,用心修辦,盡心成全人,但不可勉強。增進道親對道的信心,並協助其克服修道辦道的障礙,改善其環境,使其為有心修辦,且具備修辦環境的一等修道人。
感謝您提供的資料~~~~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