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

10 因緣的成就

因緣是多數人興趣的話題,興趣的是有女字邊的「姻」緣﹔而姻緣的媒介亦來自因緣。

弘一大師住的地方前面有棵大樹,枯乾了好幾年,自從弘一大師住到那裡,枯樹就長出了新芽。
有一天,大師的好友到了山上拜訪弘一大師,好友說﹕「哎呀﹗這棵樹枯死了這麼多年,大概有您這位高僧住到山中,使這棵樹起死回生吧﹗」大師合掌說道﹕「不是的,是我每天為這棵枯樹澆水,才長出新芽來。」感動嗎﹖就是因為弘一大師是位高僧,所以才會想到為這棵樹澆水。

佛說﹕「事事隨緣。」隨緣不是任性、不是強求、不是隨便,隨緣是負責的行為表現。大師就是隨緣,成就了身邊的因緣,把當下的因緣圓滿,所以咱皆要重視身邊的因緣。
弘一大師為樹澆水,有「緣」的具足,產生發出新芽成為「果」,因果透過因緣而呈現,因緣會產生因果﹔因果就是因為、所以。

世間上許多事物,用理智是不可解的。例如﹕有一種蟬的幼兒,要在地裡生活十七年,當牠變化成蟲,從地裡爬出來到樹上只能活兩個禮拜,無法想像一隻動物為何要在地裡埋十七年,而爬出來兩個禮拜就死了,只能說是因緣。
是因緣使我們生在這個時代、這個國家﹔是因緣使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﹔是因緣使我們成為天道弟子﹔是因緣讓我了解到自己的因果。

前世我是怎樣的人呢﹖閩南話講﹕「真夭壽。」我的業力臨壇說道﹕「妳下藥毒死我,妳知道我有多痛苦嗎﹖」從今生看前世,想像不到自己醜陋的行為,自己聽了都會怕,更覺得糗,不只是掉頭皮屑的感覺,幾乎整個頭都掉下來了,漸漸的心靈已入秋,生命入了秋,就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感受,淒淒慘慘淒淒……。

想到文王、太史公,他們面臨生命的分水嶺,都沒有向環境屈服,承受橫逆、失落痛苦,從中淬煉心志,走出生命的幽谷而有驚人的創作。易經、史記都是名著。史記是生命的美學,告訴人如何活得漂亮。因果無法逃避只能面對,患難是新生命的源頭,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啟發性。

因果是成就一個人創造因緣的試金石,如果沒有想到創造因緣,就會隨因緣流轉變成宿命裡的一個棋子﹔相反的能創造因緣的人同時亦能改造命運,要體會天之美意。
感謝上天賜機緣讓我了解因果,給了後學那些啟發﹖

一、不昧因果

轉禍為福循果因 眾善奉行勤耕耘
必獲吉慶應感應 諸惡莫作是藥引
這一句是仙佛慈訓,因果不是佛教專有名詞,是修行者有智慧,明白因果,將因果發揚。人都要有因果觀,因果是自然法則,在宇宙中,誰都脫離不了因果,今天做的業障可能今天就會實現,如大吃大喝、飲食不節,業障馬上現前,瀉肚子,不用等到下輩子﹔我罵人,別人不能罵我,不是笑話嗎﹖即使口不罵,心裡也會罵,這是最簡單的因果。
禪宗有個有名的公案—野狐求法。

有一天百丈禪師在說法,後來注意到,每當說法時,總會看到一位長者聽得很認真,法會一散,長者也隨眾散去。但是有一次說法結束,別人都走了,這位長者卻不離去,百丈禪師就問﹕「站在前面的是誰﹖」長者回答﹕「我是一隻狐狸。」又說﹕﹃過去迦葉佛駐世的時候,我曾在這座山中修道,一樣在講經說法,有位修行人向我問法,他問﹕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﹖」我回答﹕「不落因果。」這句話使我投胎變成一隻狐狸,已經輪迴五百世了,現在做狐狸的時間到了,請您為我開示,回答這個問題,幫我脫離狐狸的束縛。﹄

禪師聽完就點頭說﹕「好﹗請你把問題再問一次。」
長者雙手合掌謙卑的問道﹕「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﹖」
禪師回答﹕「大修行人不昧因果。」長者大悟後,感激的再請禪師幫忙,交代明天天亮,請禪師到山的後方派人將狐狸的屍體以修行人般的埋葬好嗎﹖禪師也答應了。

天亮禪師到山的後方,果然找到狐狸的屍體並且說道﹕「真吾徒也。」
這個公案傳達的就是「不昧因果」,大修行人也不可能超越因果,只能「不昧」。不昧因果就是非常清楚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說來簡單但是人往往種一粒小豆都希望變成大西瓜,所以人生就是要修智慧,有智慧才會去想這樣做會有怎樣的後果。

人往往被自己錯誤的觀念捆綁,如果再把錯誤的觀念影響別人就更可怕,所以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仙佛說﹕「現今社會倫理道德頹廢,主要因素是多人不明因果,不信因果之致因,故違背良知行事,無惡不作,造成社會問題。」
一個人不昧因果,心念、言行就會自律謹慎,不敢造惡。仙佛又說﹕「一人信因果,造一善而除一惡,萬人即可造萬善而除萬惡,日積月累,除惡難以計數,社會即可昇平。」
人往往疑惑,為何種瓜沒有得瓜,行善未得善報﹖師尊開示﹕「原因是時間未到﹔一面行善,一面作惡﹔行善時心不甘情不願﹔行善之後,後悔抱怨。」

人的智慧難以視透當下的環境是因還是果,一位教授分享了一段話﹕「假設這輩子是富貴榮華,這是上天給你機會讓你造福更多的人,所以富貴可能是個因。」﹔「假設是貧賤憂戚,可能是上天給你機會修煉成偉大的人,因為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」相應到前賢說的仙佛轉世都在貧困的家庭。所以貧困也可能是個因,不一定是前世造惡。
因果很難清楚界定,不用想承受的是因還是果,抱持著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存著正知、正見、戒慎警惕,自會有善果,提高生命的層次。

二、懺悔

水不遇見風 自無波浪掀
鏡無塵垢遮 自會光明顯
因果是業力透過因緣的牽引,所謂無風不起浪,事出必有因,因此面對因果,不要出現問號﹖為何發生在我身上﹔不問為何﹖多問如何﹖如何去面對克服。多問如何,不問為何?是對自己鼓勵的方式。

了業力因果,創造因緣,除了自力,重要的是有仙佛的助力加被,累世的罪業不是一點點的功德就可以化掉,除了功德的迴向,就是誠心懺悔。心中有怨,換來一身苦,不埋怨、抱怨,真心才會顯現,懺悔才有效果。


在浙江奉化的雪竇寺有個住持叫妙高禪師,非常的精進修行,但是有個習慣卻很會打瞌睡,只要盤腿一坐,立刻打瞌睡,他想到一個辦法,到山上選在懸崖旁邊打坐,心想只要打瞌睡便立刻墜崖而死,如此絕對不敢打瞌睡。

他一打坐,照樣打瞌睡,不但打瞌睡也立刻墜崖,禪師心想,糟糕﹗怎麼辦﹖到懸崖底的時候,有人托著他放到平臺上,精神一振問道﹕「是誰來救我﹖」空中聲音出現﹕「護法韋馱。」又說﹕「你修行精進,特別來護你的法。」妙高禪師一聽,得意的問韋馱﹕「在這世上像我這麼精進修行的人有多少﹖」韋馱菩薩就說﹕「在這世上像你這般修行的人非常多﹔不過像你這樣傲慢的人很少,因為你的傲慢,我二十劫不來護你的法。」說完就走了。

妙高禪師流淚,後悔自己的傲慢,告訴自己應該謙卑的修行。雖然菩薩走了,禪師依然對著空中拜三拜向韋馱懺悔,修行一樣堅定,繼續打坐。但還是打瞌睡又墜崖了,心想韋馱走了,我死定了,墜到半山腰時又有人將他扶上臺來,趕緊問道,「是誰來救我﹖」空中答曰﹕「護法韋馱﹗」「你不是說二十劫不來護我的法嗎﹖怎麼又來救我呢﹖」韋馱菩薩說﹕「法師﹗因你一念懺悔心,已超過二十劫之久矣﹗」妙高禪師聽了豁然開悟。傳說他修到唸經的時候,皇宮的皇后都聽得見﹔敲鐘的時候,全世界的人都聽得見,而他坐的那塊石頭便稱做妙高臺。

多麼動人的故事,不但一念的懺悔,可以超過二十劫,佛經上說﹕「一念可以遍滿三千大千世界,一念可以遍滿無量劫」﹔仙佛說﹕「一念懺悔心,百萬劫業空。」一語道出懺悔的重要。彌勒祖師妙法無邊,護庇眾生,懺悔佛前,改過自新同註天盤。彌勒祖師太慈悲了,是天道的殊勝沾到天恩才有懺悔的機會,然而各人因緣業報不同,有的受業報藉此了業而了道,靈性得以回理天歸位。

呂大仙慈示﹕「改過自新貴在懺悔,消業增慧貴在懺悔。」經云﹕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嗔痴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」此謂真摯的懺悔,又說﹕「人若有至誠之心,那怕是彌天的罪業亦能消清,皆得懺悔,皆得護佑。若懺悔心不能至誠,業障不消,仍受業緣之牽纏,舊業未消新業又添。因此,修道無他,先從懺悔自性做起自然行道如履平地。」

三、發愿

在因緣中發愿很重要,那位仙佛、菩薩不是因愿力而成就呢﹖老前人的愿︱頂劫救世、愿無終始﹔前人的愿︱化天下為一家、共九洲為一國,許多的因緣因愿力而改變,因愿力而成就。

愿或願不能隨意而發,佛經中有一段記載︱一對男女發願︱願生生世世在一起,這是很大的願。死了以後,一個投生為一條大魚﹔一個變成一條小魚。大魚遇到了小魚要把小魚吃掉,含情看了半天,就把牠吞下去了。

下一世,小魚變成獅子﹔大魚變成了兔子,因為上輩子大魚吃小魚,這一世小魚就變成了一隻獅子。當獅子捉住了兔子,要把牠撕裂的時候,彼此也含情看了半天,還是把牠吃掉。又過了一世,一隻變成老鷹﹔一隻變成小雞,當老鷹遇到了小雞也是一樣把牠吃下去,永遠不分離。

多可怕的願,發願的時候沒有注意到,應該發︱願生生世世做夫妻才對,如果只是在一起,在一起有很多的可能,仇人也是生生世世在一起,使得願一直演變下去,願是有力量的,好的愿或願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力。有人說﹕「這世欠你的,沒辦法還你,來世做牛做馬還你。」下輩子可能真的做牛做馬哦﹗應該說﹕「這世欠你,無法還你,下輩子當老闆還你。」這比較好一點(開玩笑)。

更好的方式即是不要逃避,面對我們的因緣,後學很敬佩面臨破產並沒有宣告破產的人,他們認為對債權人未必公平,他們秉著東山再起,盡力把該還的還掉,才不會累積到下輩子承受更大的苦報。

因果業力是不滅的,人生就是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,有因必有果﹔有為必有報,從來不去理解為什麼會做這些事情,只會使結果更加可怕,前世的我就是如此。而天道的殊勝是給人希望,打破宿命論,藉著懺悔、發愿使壞的因緣改善﹔而發愿要具體且自己做得到的,心愿一發要堅定持之以恆去力行。

四、感恩惜緣

人自降生而後,即蒙天地、父母之恩成長﹔蒙親朋師長之恩而茁壯﹔爾後再蒙社會環境之恩而成就。父母成就了子女﹔老師成就了學生﹔醫生、護士成就了病人,每個人的成就皆來自眾人之付出。
進入道場更蒙天恩護庇、仙佛教化、前賢的領導而知修、知行,成就佛性的提昇,一切皆要感恩,感謝上天賜機緣讓後學了解自己的因果。

六祖慧能講﹕「煩惱即菩提。」禪宗講﹕「大疑大悟﹔小疑小悟。」換言之﹕「大煩惱大開悟,沒有煩惱就不開悟。」因果真是開人智慧,了解了因果讓人更加的言行謹慎﹔更知懺悔感恩﹔更要反省精進。
人生有幾次重生的機會,一種是遇到好的老師﹔一種是遇到好的朋友,都是使人重生的機會,可以重新開始。
老前人奉師母之命,來台續佛慧命,在茫茫人海中遍灑甘霖,秉著偉大的精神,傳承播種神聖的大道,我們才有機會重新找回自己,老前人是我們最好的良師。

了解了因果,學習以感恩做為觀照的目標,對生命觀照的開闊,肯定修道帶來生命的改造。
逆緣是生命成長最好的助緣、增長智慧的契機,前提是必須惜緣、珍惜身邊的因緣。

一個惜緣的人通常具有覺悟的心,現今社會多數人都沒有覺悟的心,人會殺豬、雞、鴨、魚……沒有想到牠們也會痛﹔我們傷害別人、怨恨別人,從來沒有想到會受傷也會痛,如果有這樣覺悟就會改變未來的命運,覺悟可以使我們止惡向善,而這些使人得到成就。
佛經告訴我們,好的緣是增上緣﹔壞的緣是逆增上緣,好的緣可以使人增上,壞的緣也可以使人增上,因為它壓迫而人會反抗、奮鬥,最後就成就了。

維摩詰問舍利弗﹕「太陽出升的時候,請問黑暗在那裡﹖」舍利弗答﹕「太陽升出,黑暗就不見了。」維摩詰說﹕「我投生到這個世界就好像太陽出升一樣,太陽是為了照破世界的黑暗﹔我是要來照亮這個世界,不是跟這個世界一起黑暗,一起敗壞。」這一段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,累劫的輪迴我們投生到這個世界,正逢白陽普渡,人人累世結下好因緣成為白陽修士,修道是為了要來成就我們的因緣,不是跟人心的敗壞一起沈淪,而是把沈醉的心靈喚醒。

珍惜「三老」前賢的帶領、珍惜修道因緣,今已明道應用因緣和合的機緣精進修道。不要像後學道心懈怠,業力警告﹕「不要以為到佛堂就沒事,時時刻刻都在妳的身邊,給我小心一點﹗」生命不要去等一個不好的經驗才去大徹大悟,可以從別人的經驗分享中,透過自己的思考,把握當下運用自己的資源能量散播光和熱溫暖更多的人。仙佛慈訓︱

生可盡 而濟世弘道之愿心不可盡
死有期 而慈悲喜捨之大愛無窮期
共勉之﹗

註﹕寫完此篇,後學肚子痛,時間是晚上九點多,想到業力臨壇說道﹕「妳知道嗎﹖每當這個時間我的肚子就很痛。」當時臨壇的時間也是晚上九點多,在此做印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