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

26.佈施的好處

「佈施」這兩個字看起來很簡單,但要細細品味卻意義深遠。經典言︰菩薩要達到圓滿境界,必須要勤修六度萬行(六度波羅蜜)即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才能達到圓滿自在。

各位前賢你們自在嗎?若不自在表示我們內心仍有煩惱、罣礙,仍會生氣,表示我們的思想中仍有雜質。菩薩告訴我們必須勤修六度萬行,才能達到智慧的彼岸。

六度波羅蜜以佈施為首,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都是修自己的,唯有佈施具有弘法利生之精神。菩薩告訴我們修行首先要佈施,佈施就是把我有的、我能的,給需要的人。

佈施行善要在自然中去做,不要勉強。佈施可分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。
財施︰以有形的金錢、物質捐給別人、幫助別人,現在慈濟功德會在進行「以鑽石換磚塊」活動,即以家裏鑽石、寶物、古董、字畫捐出來拍賣,以這些金錢再來蓋廟、蓋孤兒院等,這也算是財施的一種。

可是 老娘告訴我們「不要兒的金,不要兒的銀,只要兒的一顆好心田。」所以今天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錢財,而是我們是否有一顆佈施的心,有否想要去幫助別人的心念存在我們內心裡。

今天我們以錢財、金錢來佈施,即是以東方財來買西方果位一樣。像今天道場的運作需要錢,印善書也需要錢,這都需要有人來佈施。
老師言︰「我們要眼觀四面,耳聽八方。」像今天開班已有人買水果,我們就幫忙洗供果、排供果,這也是一種無形的佈施。
我們佈施可免去貧窮,今生貧窮乃因上一世沒有修福、沒有行佈施、沒有行善積福,所以這一輩子才會貧窮,所以我們想免去貧窮,唯有多佈施。

我有一朋友,他在鐵路局上班,賺的錢不多,他就拼命兼差,想多賺一些錢,可是很奇怪,雖是兼差多,賺了更多錢,身邊仍是沒有錢,因為家人生病……這樣那樣的把錢給用掉了。有人告訴他,你要多佈施,把多賺來的錢拿去佈施。

他就照這樣做,很奇怪,家裏的人也不再生病了,錢也慢慢存起來了,所以要除去貧窮唯一的方法就是多佈施。
佈施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去貧窮。第二個好處是可以諸事順利。

真佈施不怕假和尚,今日佈施不過是涵養我們那顆慈悲心能否流露出來而已,有一道親佈施都不論對方真假,很真心誠意的佈施出來,因而讓他躲過一次災劫。所以佈施的好處,是無形當中的運轉,讓我們享有事業的順利或錢財的獲得。佈施錢財實在是明中去暗中來。

有一次活佛老師在新加坡臨壇,就有人問長榮的張榮發為什麼那麼有錢?乃因他過去生中佈施太多了。
宋朝濟公和尚俗名李修緣,一次寺廟被燒,同寺和尚陷害他,要他三天內募得所有的木材重建寺廟。三天中不見濟公人影,直到第三天傍晚才見寺廟邊的井中浮出一塊又一塊的木頭。

原來濟公到一木材行那老闆化緣,木材行老闆正在宴請賓客。濟公向他化緣木材,那老闆說︰「你要多少?」濟公說︰「我只要這件袈裟包得住的那麼多。」那老闆一看,一件破袈裟頂多包一塊木頭,就說︰「好吧﹗」於是濟公把袈裟一脫,往空中一拋,蓋住整個山頭的木材。

老闆一見知是活佛當前,也就把整個山上的木材佈施出來。原來長榮的張榮發就是那個木材行老闆轉世的,因過去生中佈施太多了,所以今世才那麼有錢。所以人有錢絕對是有原因的。

法施︰財施有盡、法施無窮。法施即講道理給人家聽。要用真理闡述,講有道理的話,而不是花言巧語。永嘉大師言︰「行善佈施昇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,勢一盡,箭還退。」

今天我們想要行善佈施,一定要說道理給別人聽,因為真正能饒益眾生的是法施,可使眾生的執著、無明、嗔恨心去掉。
有很多道親知「道」的寶貴之後便開始開設佛堂,佛堂開班請講師來講課,有時仙佛也會臨壇慈悲,久而久之,無明、嫉妒、計較的心也慢慢的去掉了,內心也愈來愈清明。

金剛經有云︰「以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寶來佈施,不如以四句偈來佈施︰應如是住,應如是降伏其心。」渡人求道可讓人心靈得到解脫。一子得道,九玄七祖同超昇。

今日渡一人求道明理,可以讓他的九玄七祖同超昇。曾經有一道親歸空後來結緣,結果九玄七祖共三千多人同時超昇,這是一本萬利的事。

老師說︰「真佈施要放下再放下。」放下內心的那份貪、嗔、癡、煩惱、嫉妒。今天看這不如意,看那不如意,這是內心的貧窮。
無畏施︰沒有驚怖、沒有恐怖叫無畏。對一個剛練講的講師,需要各位的支持鼓勵。因此各位坐在這兒聽是在行眼施、耳施、心施、無畏施。
菩薩犧牲大無畏的精神,能行無畏施,會讓眾生有一種安定力。剛進佛堂時會有很多心結解不開,愁眉苦臉,可是來佛堂久了,氣質慢慢變了。

進入道場,人格提昇,因你心境改變,法相莊嚴起來,慈悲心也流露了。
我們看到彌勒佛之法相就會心生歡喜,因此要以笑臉迎人,廣結善緣,用慈眉待人家,時時流露關愛的眼神。今日修道要常說︰「請﹗謝謝﹗對不起﹗」一聲謝謝就是言語的佈施﹗

有前賢說︰「道理我都知道,為什麼我還要去佛堂?」就是因為道理你知道,可是你卻做不到,所以你需要去佛堂接受佛光普照。
心施、眼施、耳施、面施都是不需要錢財即可做到的無畏施。

佈施時我們要存著怎樣的心態呢?

要以平等心來佈施︰五教都是好的,但是要找到根本,不要分功德大小,不要分對象。
要用感恩的心來佈施︰今日有他的貧窮、困厄,才有機會讓我們去佈施,不要去輕視對方。
一個菩薩當眾生向他祈求時,他會發出一種心︰就是你需要什麼?就拿去吧﹗因為那些向他祈求的人,也許是他累世的父母、兄弟,菩薩絕對不會去輕視對方,讓對方感到卑微。

要有悲心,菩薩的心是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己身得安樂。」希望眾生能離苦得樂。我們要以「柔軟心」去佈施,有柔軟的心才能講出柔軟的話語,菩薩在成全眾生時,都是以柔軟語鼓勵對方,讓對方起信,要達到對方的需求,體諒眾生之所以迷昧的原因,要有同體大悲的心,只有以柔軟語、柔軟心去成全對方,你才能達到內心的清淨。

要以隨緣的心去渡化眾生,隨緣佈施,做善事要做得心甘情願。為何行善卻未得善報?其原因有︰
1即表面行佈施而內心卻不是很情願。
2只知佈施不修口德會亂發脾氣。
3一面行善卻又一面作惡。
4時間未到,善果尚未結成。

以上這些原因會造成行善未報。
佈施出去的錢,絕不要有想要回報的心,「寸功不昧助天盤」不住相佈施才是真功德。
捨得捨得,不捨不得,全捨全得。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收成。到佛堂來也是一種佈施,到佛堂來聽一次課,可消兩百個業。上天永遠都不會虧待我們的,今天從大門出去的東西,必然會從窗戶還回來,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,這是因果不滅定律。最後祝各位前賢經由佈施而能達到生命的圓滿自在,願與各位前賢共勉。

3 則留言:

  1. 請問前賢,是否有佈施的好處這本書,後學要學講,是否還有更多的資料提供,感激不盡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常聽聽修行人的經典解釋,會發覺經文的意思並不是表面字面上的意思。
    念佛則是多位出家人共同認同的修行方法。

    文章中說"金剛經有云︰「以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寶來佈施,不如以四句偈來佈施︰應如是住,應如是降伏其心。」"~ 金剛經經文並不是這樣寫

    回覆刪除